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首次在臺舉辦「蜂鷹之遷移與生物學國際研討會」暨「東方蜂鷹生態紀錄影片成果發表記者會」

為交換有關候鳥的遷移與留鳥族群的關係,瞭解東方蜂鷹候鳥之遷移路徑沿途生態環境狀況與壓力,並使國際學者瞭解臺灣在生物多樣性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林務局、中央研究院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共同合作舉辦「蜂鷹之遷移與生物學國際研討會」於本(98)年11月6、7日假中央研究院活動中心第一會議室盛大舉行,來自臺灣、日本、德國、荷蘭、瑞典及馬來西亞等6國19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發表18篇有關蜂鷹之生物及生態學研究成果,林務局並特別安排於6日早上10時15分假該院活動中心第二會議室舉辦「東方蜂鷹生態紀錄影片成果發表」記者會,會中將呈現世界首次揭露蜂鷹發揮團隊合作默契,一舉攻破虎頭蜂巢,無畏群蜂攻擊,大啖蜂蛹的精彩畫面,彌足珍貴。   林務局表示,東方蜂鷹(Pernis ptilorhynchus)為野生動物保育法中的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同時也是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二中的物種。東方蜂鷹分布於亞洲東部,以蜂類之幼蟲、蛹與成蟲為主食;夏季在北方繁殖,秋季開始遷移到南方越冬,臺灣正好位於繁殖、過境及度冬區之交匯地帶,是研究東方蜂鷹絕佳場域。在諸多遷移性鳥種中,臺灣的東方蜂鷹同時有留鳥與候鳥族群,而且留鳥族群存在的歷史很短,是探討鳥類遷移的極佳對象。   林務局指出,東方蜂鷹為臺灣重要遷移性猛禽之一,其遷移數量僅次於赤腹鷹及灰面鵟鷹(灰面鷲)。由於居留呈現多樣貌,到底是夏候鳥、冬候鳥,還是留鳥,目前仍然是個迷團。不過,想目睹其風采,可於春秋兩季最適宜,其中3~5月及9~10月間最易見,常見於1,000公尺以下的低海拔山地。東方蜂鷹羽色多變,為臺灣猛禽中唯一具有超過2種色型的多色型鷹種,有「千面食蜂鳥」之雅號。   林務局強調,為瞭解臺灣猛禽多樣性並解開東方蜂鷹神祕的生態,自91年起,進行為期3年建置臺灣猛禽資料庫建置,共累積約2萬筆猛禽紀錄;94年委託臺灣猛禽研究會進行2年臺灣中部地區蜂鷹對棲地及食物資源之利用研究,獲取蜂鷹生態、食性及移動情形,以為嗣後拍攝影片最佳素材來源及科學佐證依據;95年起進行為期3年臺灣猛禽遷移監看計畫,記錄了6,897筆遷移猛禽紀錄,其中蜂鷹有411筆紀錄;另97年進行為期3年「東方蜂鷹生態高畫質HD影片攝製」,目前已完成蜂鷹在養蜂場內的覓食情形、特殊求偶展示飛行、繁殖期鷹巢拍攝、蜂鷹研究團隊的研究情形、虎頭蜂相關的生態畫面、由空中空拍棲地的地形地貌與景觀等畫面。98年起更以衛星方式進行「東方蜂鷹移動模式之衛星追蹤研究計畫」,預期未來可產出像灰面鵟鷹衛星追蹤的好成績。   林務局又說,由於我國地理位置特殊,臺灣觀察到猛禽種類約占世界猛禽的 7%,可見臺灣猛禽之多樣性資源不容世人忽視。最近,我國對於灰面鵟鷹遷移路線研究,已提昇我國在世界猛禽研究水平,鄰近國家除邀請國內研究團隊至該國輔導進行猛禽研究外,亦邀請至國際研討會上發表研究成果。猛禽位居食物鏈高層,其族群量變化可做為陸域生態環境變化的指標,所以,對生態系的監測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此外,猛禽具數量少、繁殖慢、領域大等特性,其族群非常容易因人為的迫害而銳減,甚至瀕臨絕種,因此世界各國政府無不積極投入猛禽相關研究工作。林務局將秉持對猛禽研究之重視,期望國人對於猛禽之研究與保育工作持續給予關注與支持,以提昇生活環境品質。

_________
Chih hao, Chen
Taiwan waders study group

Posted via email from Penlock's murmu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