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開發案近逼 專家籲速救媽祖魚 -

開發案近逼 專家籲速救媽祖魚

更新日期:2009/11/09 00:17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中華白海豚棲息於西部沿海,是台灣海洋生態資源重要指標。隨著中科四期與國光石化等開發案的啟動,中華白海豚正面臨絕種危機,國際學者於11月3日來台,為保育台灣國寶提出建言,呼籲政府應立刻保育白海豚棲地。

環境惡化 數量不滿百

中華白海豚俗稱「媽祖魚」,是台灣特有種,與中國的白海豚不同。因環境日漸惡化,已面臨絕種危機。根據最新研究數據顯示,台灣的白海豚數量僅在60至90隻間。

日前苗栗發生白海豚被漁網纏繞導致溺斃悲劇,根據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表示,溺斃海豚編號為TW03,因為頭部有T字斑點被暱稱為Mr. T,是台灣進行白海豚研究以來,第3隻被成功辨識紀錄的白海豚。

「搶救媽祖魚保育聯盟」專員甘宸宜指出,台灣政府雖然開始重視白海豚生態相關研究,但是許多重大開發案即將設置在白海豚棲地內,對其生存造成嚴重威脅。國際鯨豚保育學者對台灣的開發破壞高度重視,上周第3度來台舉行白海豚國際保育工作會議。

這次國際專家實地檢視擱淺海豚標本與現勘棲地,強調中華白海豚的5大威脅為「棲地消失、誤捕、河川污染、水下噪音、河海口生態破壞」。甘宸宜說,以IUCN的保育標準,被列為CR級的白海豚,就算只維持現有環境狀態,還是難逃滅種的命運,完全無法容忍新增的威脅。

維持現狀 仍難逃滅種

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技術顧問工作小組(ETSSTAWG)主席Dr. Peter Ross指出,海洋生態研究有無法在短時間得到詳細研究資訊的限制,但白海豚面臨的生存危機顯而易見,他建議「台灣政府應採取預警原則,主動劃設優先棲息環境。」

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技術顧問工作小組認為,「優先保護棲地」範圍邊界應從淡水河口北側起始,沿西海岸南下至曾文溪口南側,從海岸線向外延伸3公里,最好是至30公尺等深線,較能避免豐富生態被破壞。Dr.Peter Ross沉重地說,若不立即針對「優先保護棲地」裡的漁業、用水、開發行為、污水排放和製造噪音的活動採取相關措施,媽祖魚將滅絕。

主管野生動物保護的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技正劉瓊蓮表示,根據台灣的團隊研究發現,台灣約有90至110隻白海豚,南北族群分別為29與31隻,中間重複地帶為28隻,未來會據此劃設南北熱點設立中華白海豚保護區。

農委會自一年多前就表示要保育白海豚、擬定保育政策,但至今仍無具體成果。台灣環保聯盟代表趙文彬質疑,政府的研究團隊接受台塑與國光石化補助,又簽訂保密協定,研究結果並不公開公正。

法令低標 鯨豚慘兮兮

紐西蘭奧塔哥大學(Otago Univ.)助理教授Dr. Elizabeth Slooten強調「白海豚個體數量不如林務局說的那樣多,保育政策不應只維持現況。」

Dr. Peter Ross也說,國外或台灣針對白海豚生存的水質與海底底質污染監測與規範,都只針對少數化學物品,這些低標準法令限制,對於敏感的海洋哺乳類動物非常不足。立委田秋堇指出,未來中科四期的開發廢水一定會對白海豚造成衝擊。但此爭議也未在環評中獲得釐清。

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技術顧問工作小組表示,近期內將把研究成果,投稿至科學期刊進行審查與發表,期望政府、企業和非政府組織能將此份建議書作為採取保育措施的基礎。保育團體呼籲政府,應立刻停止傷害白海豚棲地的開發案,並劃設保護區,避免台灣白海豚滅絕。

Posted via web from Penlock's murmu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