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建蘇花改 政府準備好了嗎?

台灣原就是非常年輕、很活躍的地質,太平洋、菲律賓板塊經常碰撞,地震相當頻繁,花蓮一天就有八、九起地震,氣象局常宣稱是正常能量釋放,但不應掉以輕心,因為這是台灣的宿命,環境條件脆弱,位於太平洋火環帶的地震多國家,地球是石頭剛性體,碰撞擠壓造成裂縫、破碎,雨水進岩縫造成水壓力,小則落石、大就是山崩。

台灣地質又多屬沉積岩,順向坡偏多,日本等許多國家地理教科書多認為走山崩塌災害應多是在二十五度傾角的坡度上,台灣卻打破常規,國道三號走山是僅十六度傾角的山坡,草嶺山崩八次塌下一億三千萬立方公尺土石,傾斜角度才十二度,就都是地表與地形平行的順向坡問題,這也是台灣的另一宿命。

參考來源:

"當初英法兩國蓋英法隧道,地質調查經費就佔了總工程經費七%,而雪隧當年地質調查只有一.六%,工程單位也以為簡單,買了十幾億的TBM鑽土機,號稱一天前進五百公尺,結果工程塌了至少二十次,湧水量超出預期,十幾億鑽頭被砸爛無法動彈,工程嚴重延宕,雪隧因此不斷追加預算,幾乎成無底洞。 這次蘇花改地質調查經費更不到一%,政府又宣稱蘇花改要十一月通過環評、二○一六年完工,意味規劃至少六年半工程,要縮在六年內完工;「當年雪隧也號稱要六、七年完工,結果十五年才完工」。 這次蘇花改的地質調查太少,規劃案引用的多是台鐵北迴鐵路的經驗數據,忽略了山區地質變化很大;除外部地質調查,一定還要內部的更細部調查,環評必須審慎小心,也不能太急著趕工完工。"
- 自由電子報 - 《星期專訪》陳宏宇:建蘇花改 政府準備好了嗎?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